食品中毒元兇沙門氏桿菌:特性、生長條件、培養基與PCR檢驗全面解析

雞蛋/沙門氏桿菌

什麼是沙門氏桿菌(Salmonella)

沙門氏桿菌廣泛存在於動物與自然環境中,可透過人、貓狗、鼠類、蟑螂等污染食品。攝入遭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後易感染,是全球食品中毒主因之一。🖈食品藥物管理署-各類食品中毒原因介紹
 

沙門氏桿菌常見污染食品與原因

主要污染食品類型:

  • 主要中毒原因食品為受污染的畜肉、禽肉、鮮蛋、乳品及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產品。

  • 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,如豆餡、豆製品等,也容易受到污染。

  • 歐盟研究顯示,雞蛋與蛋製品是沙門氏菌感染的主要來源之一,烘焙製品及複合調理食品亦為常見的污染食品。

污染途徑與原因:

  • 沙門氏桿菌廣泛存在於動物界,可能在食品加工前即已存在於受污染的動物性食材中(如未經妥善處理的肉品或禽蛋)。

  • 食品在製備、儲存或運送過程中,可能經由環境媒介(如被動物或人類糞便污染的水或環境)、人(未注意手部衛生)、或病媒(如貓、狗、蟑螂、老鼠等)接觸而產生二次污染。

  • 沙門氏桿菌不耐熱,若食物未經充分加熱或煮熟(中心溫度不足),則無法有效殺滅細菌。

  • 生食與熟食的器具未分開使用,可能導致交叉污染。
     

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案例—近年食品安全警訊

  • 2023 年 8 月,位於桃園市中壢區 忠貞市場 的一攤販販售的越南法國麵包造成數百人食物中毒。調查發現,受檢的 22 件人體檢體中有 12 件檢出沙門氏腸炎桿菌。3 件麵包檢體亦檢出同型沙門氏腸炎桿菌,因此確認沙門氏桿菌為此次中毒事件之病因。 🖈市場攤商販售越南法國麵包爆發大規模食品中毒事件

  • 2025 年,臺北市 臺北市衛生局 公佈針對流動攤販及餐車所供應即食餐食抽樣檢驗結果:共抽驗 48 件(含即食食品 38 件、冰品 3 件、生鮮蔬果 4 件、生鮮水產品 1 件、鮮榨果蔬汁 1 件及飲料 1 件),其中有 1 件不合格,不合格率為 2.1%。該不合格案為天母地區某攤販販售之烏骨雞,被檢出沙門氏桿菌陽性,經複查仍不符規定。 🖈台北天母雞掌櫃出包!烏骨雞檢出「沙門氏桿菌」恐釀食品中毒

👉 這些案例證明沙門氏桿菌仍是食品加工、販售與保存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大風險。
 

沙門氏桿菌特性與最佳生長溫度

左右滑動看表格
特性 說明
菌種 革蘭氏陰性桿菌,具鞭毛、可運動
氧氣需求 好氣性或兼性厭氧
生長環境 Ph 最適 6.5~7.5,低於 pH 4.5 生長受抑制
生長溫度 可存活於 4~48℃,在 35~37℃ 生長最快
耐熱性 煮沸 5 分鐘即可殺死
👉沙門氏桿菌在冰箱 4℃ 下仍可能存活,若食物長時間放置於 10~45℃ 危險溫度帶,菌數會快速繁殖。
 

臨床症狀與食品微生物衛生標準

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歷年食品中毒發生狀況統計,沙門氏桿菌是食品中毒案件一直位居細菌性病因的前幾名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-歷年食品中毒資料。症狀為下痢、腹痛、寒顫、發燒(高燒維持在 38~40℃)、噁心、嘔吐,症狀持續 2~3 天後會痊癒,但有 5% 的人會成為帶菌者,死亡率為 1% 以下。

在 2018 年,曾發生早餐店集體食物中毒事件,甚至有學生食用受汙染生蛋液吐司造成致死的案例 🖈自由時報-集體食物中毒,雖然統計上沙門氏桿菌案例不是最多的,但實際上發生案例比通報數量更高,因為在已開發國家(除非有很好的通報系統)大部分的臨床病例沒有被通報,通報率低於 1%,病例最常發生於嬰兒和五歲以下小孩。 🖈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-沙門氏菌感染症
 

食藥署強化沙門氏桿菌管制法規重點

2021年(民國110年)起,食藥署除了將沙門氏桿菌列為必檢病原菌,也新增了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腸炎弧菌等指標病原菌的檢測標準,因此食品產業在檢驗上面更需要做到全面自主檢測的把關。 🖈發布訂定「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」
 

沙門氏菌檢驗方法與檢測流程

左右滑動看表格

各種沙門氏菌檢驗方式比較

檢驗方式

是否使用沙門氏菌培養基

檢測流程

優點

缺點

適用對象

傳統 Agar 培養基法

✅ 需要(如 XLD、BG Sulfa 等選擇性培養基)

檢體稀釋 → 培養於選擇性培養基 → 菌落分離與鑑定

成本低、可分離純菌株

培養時間長(2–5天)、需熟悉並精準微生物操作

食品實驗室、學術研究

MC Media Pad 微生物測試片

✅ 含沙門氏菌選擇性培養層

滴入檢體 → 置入 35–37℃ 恆溫箱 → 24h 判讀藍色菌落

操作簡易、時間短(24h)、可現場檢測

無法進行基因鑑定、非定量檢測

食品工廠、餐飲業、自主管理

PCR (End-Point PCR)

❌ 不需培養基(直接萃取 DNA)

從菌液中萃取 DNA → PCR 放大特定基因 → 電泳判讀

可確認菌種、靈敏度高

需電泳與染膠、時間較長、易污染

食品檢驗室、研究機構

Real-time PCR(RT-PCR)
(衛福部公告方法)

❌ 不依賴固體培養基,但需前處理增菌液

檢體增菌 → DNA 萃取 → 即時PCR(偵測 invA 等基因)

✅ 精準、定量、速度快、可同時多樣本

成本高、設備與技術門檻高

合格檢驗機構、大型食品工廠

Real-Time PCR BAX AOAC ✅ 含沙門氏菌選擇性培養層 檢體增菌 → DNA 萃取 → 即時PCR(偵測 invA 等基因) ✅ 精準、定量、速度快、可同時多樣本 成本高、設備與技術門檻低 合格檢驗機構、大型食品工廠

微生物試紙/快速測試片

✅ 部分含培養基或酵素反應基底

滴入檢液 → 常溫或恆溫作用 → 顏色判讀

攜帶方便、價格低、適合初篩

敏感度較低,需再確證

小型食品業者、流動攤販

 

沙門氏菌培養基是什麼?

沙門氏菌培養基是具有選擇性與鑑別功能的培養環境,可抑制其他菌種生長,使沙門氏菌形成特定顏色或型態的菌落。常見培養基包括:

  • XLD Agar(Xylose Lysine Deoxycholate):沙門氏菌呈紅色菌落,中心黑點
  • BG Sulfa Agar:含硫磺成分,抑制其他腸道菌
  • SS Agar(Salmonella-Shigella Agar):常用於食品與糞便檢體的分離

哪種檢驗方法最適合我?

左右滑動看表格
適用情境 建議檢測方式
食品工廠每天自主管理 MC Media Pad、快速試片
食安事件、官方認證 Real-time PCR(法規公告方法)
學校、研究用途 ✅ 傳統培養基 + PCR
小型餐飲或攤販快速篩檢 ✅ MC Media Pad 或試紙法
要確認是否為 Salmonella 特定基因 ✅ RT-PCR

📌更多參考文章

食品中毒事件背後最大的兇手『微生物汙染』
【最新法規焦點】食藥署擴大「食品安全監測計畫」適用範圍

保障食品安全,選擇值得信賴的檢驗夥伴

面對沙門氏桿菌等食品中毒風險,唯有從源頭管理、精準檢驗到制度化的食安控管,才能真正降低污染與品牌受損的風險。除了了解病菌特性、檢驗方法與法規要求,選擇具備專業技術與實務經驗的合作夥伴,更是食品業者的重要關鍵。

日澤國際致力於協助台灣食品產業提升品質與信任,從「微型實驗室建置」到「食品工廠自主檢驗與監測制度規劃」,提供一站式食安檢測與驗證服務,協助業者輕鬆符合衛福部與國際標準,守護消費者健康。
若您正在思考:工廠是否必須導入自主檢驗制度?檢驗沙門氏桿菌需要哪些設備與培養基?是否符合 HACCP、ISO 22000 或衛福部食安法規? 

歡迎與我們聯繫,由專人提供專屬方案建議。